嘉峪关市情简介
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,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而命名,是伴随国家“一五”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而兴起的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。1965年建市,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30万人,城市化率93.4%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“十二五”时期,面对外部环境错综复杂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,我们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深入推进“工业强市、旅游带动、城乡统筹、生态立市、文化繁荣、民生优先、区域协作”发展战略,持续做好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,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。2015年,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,是2010年的1.38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51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时期的2.2倍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714元、15371元,是2010年的1.83倍和1.95倍,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,成为甘肃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比较明显的城市。今年上半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25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7元,分别增长8%和8.6%;1—8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.9亿元,增长11.7%。
区位优势明显,交通条件便利。嘉峪关素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、“边陲锁钥”之称,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,是内地通往新疆和连接中亚、西亚地区的交通要冲。西气东输、西电东送等“六大能源网”跨境而过,拥有河西走廊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;嘉峪关机场是4E级国际备降机场,已开通至北京、上海、兰州、西安、成都、昆明、乌鲁木齐等14个城市的16条航线,形成了现代立体交通体系。太阳能、风能资源丰富,电网输出路径便利,具有承接产业转移、聚集生产要素的良好条件。
工业基础雄厚,配套能力较强。地处嘉峪关境内的酒钢(集团)公司是西北地区建设最早、规模最大、黑色与有色并举、多元化发展的钢铁企业集团。嘉峪关市工业园区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入园企业超过200家,跨入百亿元开发区行列。建成了千万吨优质钢铁基地、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、百万吨铝制品深加工基地,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体,新能源、装备制造、电力化工、新型建材、食品酿造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。
旅游资源丰富,文化底蕴深厚。嘉峪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,是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、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点,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“天下第一雄关”—嘉峪关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、悬壁长城等文物古迹,以及国家5A级景区—嘉峪关文物景区、国家4A级景区—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、讨赖河大峡谷、新城草湖湿地、嘉峪关大剧院、城市博物馆、西部明珠气象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,引进了深圳华强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,方特欢乐世界与嘉峪关关城构成了“一古一今、一新一旧、一动一静”两大旅游主体,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区初具规模,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发展。
基础设施完善,群众安居乐业。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,嘉峪关已经形成完善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,人均绿地面积36.3平方米,人均水域面积28.6平方米,拥有全省一流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,宜居宜业的城市品牌初步形成。相继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“六连冠”、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等殊荣。
当前,我们正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,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突出转型发展、绿色崛起、开放带动、富民强市,构建多元支撑产业体系,努力建成经济强市、文化旅游大市、生态文明示范市,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,全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发展的样板市。